晚間的夢靨,是所有失智長輩家屬最大的痛,一天一天,重複一樣的場景。
這種太陽下山後就出現的行為異常的症狀,又稱為日落症候群。日落症候群廣泛出現在失智症的病人,可能在下午開始一直到深夜,長輩會出現意識混亂,焦躁不安,定向感不佳,有攻擊性,說什麼也無法聽進去的症狀。目前的研究顯示,這可能跟生理節律調節中樞受損,認知能力變差,或是環境改變有關。
有好些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參考,例如。
- 光治療
- 褪黑激素治療
- 失智症專屬藥物治療 (如 Donepezil 或是 Memantine)
- 神經精神症狀藥物治療
- 行為治療法
藥物的治療還是該諮詢神經內科與精神科醫師之後再進行。而非專業的家人又該要怎麼做比較好呢?以下列出四種實用的方法
- 避免低光照的影響
由於日落症候群跟充足的光照很有關係,增加環境的照度,減少室內陰影就可以避免低光對於認知功能的危害。如果室內無法配合使用低炫光少陰影的專用燈具,那麼退而求其次,應該使用多盞照明設備在不同方向照亮整個空間。照亮整個空間常常需要專業的廠商諮詢,最近日本開始制定養護機構的照光標準,台灣也有部分廠商開始製作,我們診所內的照明,就有設計過以減少陰影炫光,歡迎到診所實地感受。積極一點,可以安排更多的室外活動,一般希望帶給老人的白日光照大概要高達一千 Lux 以上,這在室內可能不易達成,所以多安排室外的活動,便能使用照度較高的太陽光來治療長輩的生理時鐘紊亂的狀況。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照光的時間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,可以藉由調整照光的時機,來間接影響長輩就寢的時間。對於太早睡太早醒的長輩,不妨多安排下午照光,而太晚睡的長輩,則安排早上的照光。
- 避免打亂長輩的生活步調
人的智能發展,就是為了應對環境的變化,而失智症又併發日落症候群的長輩,就是因為無法應對環境中光的變化,才導致混亂,不安。所以我們在照顧上需要安排每天固定時間的生活步調,吃飯的時間,洗澡的時間,最好都是固定的,這樣就可以避免長輩又要適應每天不同的生活,讓他們更感覺混亂。- 不刺激的飲食
吃糖與咖啡因,會讓人覺得快樂與有活力,刺激性的食物,則容易讓人在接下來的數個小時內都呈現較激動的狀態,所以這類含糖或是刺激性較高的飲食,應該在中午之前給予,這樣可以讓長輩的情緒不會受到飲食的影響,進而加重日落症候群。
- 友善親切的環境
環境中惱人的噪音,與全然的黑暗,會加深人的不安定感。這不只失智長輩,連年輕小伙子都會受到影響,所以在居室中要保持較安靜,並給長輩些許光線,不要讓他身處在全然的黑暗中。環境中的噪音包括電視,在傍晚到晚上就寢前,這類的噪音宜盡可能地減少。取而代之的,可以放長輩熟悉的音樂,熟悉的環境因子,有助於讓長輩感覺安心與舒緩,所以一般建議不要輕易更動他居住的環境。如果在很不得已的狀況下,長輩必須要在不同的地方生活,例如長輩或是照顧他的人住院,那麼可以準備他熟悉的生活器物讓環境顯得更友善。預防失智失能,治療失智症狀,請讓聖星診所協助您。
高雄市旗山區大同街 17-1 號(旗山轉運站下車右轉徒步一分鐘)
參考文獻
Nina Khachiyants et al,
Sundown Syndrome in Persons with Dementia: An Update
Psychiatry Investig. 2011 Dec; 8(4): 275–287.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246134/